全球骂声中以色列是否要撑不住了 三重绞索勒紧咽喉。加沙城的残垣断壁间,一场政治豪赌正悄然转向。以色列安全内阁在8月8日凌晨经过9小时的马拉松会议后,批准了一项“缩水版”军事计划:以军将接管加沙城,而非总理内塔尼亚胡此前高调宣称的“整个加沙地带”。这一微妙变化迅速被国际社会捕捉。
英国首相斯塔默第一时间抨击:“这只会带来更多流血事件!”德国宣布暂停向以色列出口可用于加沙的军事装备,直击其依赖进口弹药的国防命门;联合国人权高专图尔克紧急发声,斥责该计划“违背国际法院裁决,扼杀两国方案”。23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联合声明痛斥以色列企图“以武力巩固非法占领”,并警告这将引发更大规模的流离失所与杀戮。就连以色列的传统盟友圈也出现罕见的集体倒戈。
以色列的退缩绝非偶然,三道绞索正勒紧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咽喉。当德国暂停军备出口,比利时召见以色列大使,欧盟启动人权审查,这些行动已超越外交抗议,瞄准以色列的经济与军事供应链,西方社会对以政策的容忍度正在崩塌。美国虽未公开反对,但特朗普的沉默与副总统万斯临时取消访以行程,暗示着美以关系的微妙裂痕。
特拉维夫街头,超过10万民众高举“反对种族灭绝”“结束可怕的战争”标语。被扣押人员家属埃纳芙·赞高克在集会上疾呼:“这计划得不到公众支持!”更震撼的是预备役军官母亲的控诉——她呼吁士兵拒绝执行“明显非法的战争”。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以色列人已对这场持续22个月的战争感到疲惫。
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在安全内阁会议上直言:全面占领将“导致更多人质死亡”,且以军“没有无限资源支撑”。前巴以和谈代表丹尼尔·利维揭露更深层矛盾:军方认为内塔尼亚胡是为推卸失败责任而“寻找替罪羊”,预备役人员消耗已达极限,部分队伍缺席率高达50%。
内塔尼亚胡的战术调整被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犀利概括为“切香肠策略”——先占加沙城,再逐步蚕食南部。但这本质是一场政治自救。其执政联盟7月因极端正统派犹太政党退出,仅剩61个议席,随时面临垮台风险;极右翼盟友安全部长本-格维尔等人以退出政府要挟,要求“彻底消灭哈马斯”;通过战争转移国内对其腐败指控的注意力,并利用总理豁免权拖延司法审判。
讽刺的是,这场豪赌正适得其反。当内塔尼亚胡声称要建立“非哈马斯也非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加沙新政府,阿拉伯国家集体冷笑。埃及总统塞西直言:“加沙的安全只能交给巴勒斯坦合法机构!”沙特、土耳其等国更坚持唯有“两国方案”可解冲突。
战略收缩的背后,是加沙触目惊心的现实:6万人死亡、10万人伤残,241个难民营被夷平;70%人口处于饥饿状态,援助卡车日均放行量不足生存所需的百分之一;医院被迫在儿童手臂写下名字,以便被炸后识别残肢。当以色列宣称“清空加沙”时,实际是将200万人挤压至原居地不足四分之一的区域,制造系统性生存剥夺。这种策略非但未能消灭哈马斯,反使其游击战术在废墟中更具韧性。军方报告显示,哈马斯利用复杂地道系统持续抵抗,以军对全面占领的可行性日益悲观。
以色列曾于1967至2005年军事占领加沙38年,结果催生了更激烈的抵抗运动,哈马斯正是在此期间崛起。而今内塔尼亚胡重蹈覆辙,连以色列媒体《耶路撒冷邮报》都发出警告:加沙可能成为“另一个越南”。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强调:唯有实施两国方案,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以“严重关切,立即停火”八字定调立场,不仅是政治呼吁,更是对人类良知的唤醒。
硝烟中的加沙孩童攥着空粮袋寻找食物,以色列抗议者手持火炬照亮特拉维夫的夜空,这两个画面凝固了这场冲突的荒诞与悲剧。当军事霸权撞上人道底线,当政治算计碾过生命尊严,所谓“安全”已成虚幻的泡影。历史终将证明:枪炮可以暂时分割土地,却永远无法征服人心。加沙的废墟上,和平的唯一地基仍是巴以两个国家比邻而立——这一简单而艰难的真理,已被鲜血浸泡得太久太久。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